第一章测试1、一定的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从中国国情出发,一般把国家、地区、省级规划都视为宏观规划,而把县、乡(镇)、企业、各部门和各行业的规划都视为微观规划。
3、农村发展战略不一定要进行阶段划分
4、规划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哪些?
A、组建规划领导机构
B、组建规划方案设计工作组
C、开展规划的宣传工作
D、制定规划工作计划以及培训规划工作人员
5、农村发展战略重点的数量不宜太少,应尽可能的多选择一些
第二章测试1、大推动理论认为,必须由政府主导来推动投资过程。
2、技术进步的形成过程经历几个阶段?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3、环境条件的差异是形成农业地域分异的基础和首要、直接的原因,也是唯一的原因
4、大推动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外部经济效果
5、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第二,在上述农业生产差异的基础上还表现为不同地区间在农林牧副渔等各生产部门的分布和结构上的差异。第三,不同地区在农业技术措施体系上的差异。
第三章测试1、农村发展规划系统分析的步骤一般有几步?
A、三步
B、四步
C、五步
D、六步
2、由于系统的层次性特征,每一系统都是无限可分的,进行系统分析应该紧紧围绕构成系统的第一层要素或子系统展开,对于要素或子系统的构成一般不应该再深入。
3、3S技术是遥感技术(简称IGI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RS)和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的统称
4、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所要研究的任何系统都是由众多要素(子系统)构成
5、综合平衡法是从国民经济总体上,通过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运动来考察和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和各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章测试1、性别和年龄是人的两个社会属性.
2、农村区域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区域人口的净迁入,通常用机械增长率表示
3、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B、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
C、建立农村学习型组织
D、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4、规划中一般将年龄分为六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7-12岁)、中学组(13-18岁)、成年组(男19-60岁,女19-55岁)和老年组(男61岁以上,女56岁以上)。
5、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衡量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程度,二是相关的物质条件
第五章测试1、土地整理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措施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其涵义是固定不变的
2、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必须以自然为本。
3、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本质是顺应自然。
4、在可持续目标的导向下,现阶段农村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
A、科学确定各类用地数量及其配置;
B、合理确定地块形态和规模,有效调整土地关系
C、合理组织土地利用
D、合理安排土地建设
5、村级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组织农业生产活动和开展农村经济建设的最基层单位
第六章测试1、现代农业区域类型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A、自然条件因素
B、农产品市场因素
C、区位因素
D、历史因素
2、种植业的规划依据是农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它包括生活需要量和生产需要量。
3、农产品需要量中,国家需要量指出口需要量
4、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因地制宜原则
B、节约原则
C、可操作原则
D、以人为本原则
5、生态农庄规划的一般程序包括:
A、规划的资料准备阶段
B、规划方案的初步制定阶段
C、规划方案的论证和审批阶段
D、规划方案的具体施工阶段
第七章测试1、发展粮食加工业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依据当地具体实际情况,尤其是科技力量、技术设备、资金情况,更主要的是预测该种商品的潜在市场容量。
2、林产品加工主要有两大类:木材加工业和林产化学加工工业
3、我国能源系列开发的主要资源有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沼气能等。
4、每个县、市的乡村工业园区的数量不宜过多,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合理布局,以1-2个为宜。
5、中国农村工业的发展的重要特点包括: 第一,农村工业发展迅速。第二,农村工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第三,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在多个方面均发生着联系,农村工业企业可以从城市企业那里获取技术、设备、人员以及市场渠道,并最终形成城市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第四,中国农村工业发展在地区间的分布是相当不平衡的。
第八章测试1、第三产业是指除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我国农村道路运输市场主体结构划分可以分为运输需求方和运输供给方。
3、从目前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基础看: 农村零售商业总量较大与个体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并存。
4、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产业,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5、在巩固阶段,乡村旅游区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高峰,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向多极化发展,原有的单极分区模式被打破,形成旅游空间上的网络聚集现象。
第九章测试1、城乡统筹规划是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对一个地区的市镇村建设、产业布局、生态保护、设施网络的整体协调规划。
2、市、县城区与建制镇镇区之间、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要有一定级别的公路相连,一般要求达到几级公路标准?
A、四级
B、三级
C、二级
D、一级
3、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应当强化城乡功能与空间资源的整合,全面提高城乡空间资源利用的效率与质量
4、构建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其核心是将城乡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以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来整合区域层面涉及空间范畴的各种类型规划。
5、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是建立平等的城乡关系
第十章测试1、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
A、农民增收将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投入
B、农民业余时间增多将加大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C、农民接受教育机会的增加将提高对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
D、小城镇建设将为普及农村体育提供有利条件
2、卫生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从学科角度讲,是以保护人类健康为目的,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科学。
3、农村居民保健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做好农村居民疾病诊疗工作,改善医疗卫生状况
B、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C、搞好农村卫生防疫工作
D、抓好妇幼卫生工作
4、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减震器”和“调节器”。
5、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一般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不可受理申请。
第十一章测试1、居住区建筑的平面布置类型较多,主要布置形式和处理手法有以下几种:
A、周边式布置
B、行列式布置
C、散点式布置
D、混合式布置
2、我国村镇中学用房一般由教学用房和办公用房组成。
3、规划期限是指完全实现规划方案所需的年限,村镇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5-10年
4、村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用地规模,是指村镇建成区用地和规划用于村镇建设的土地面积之和。
5、村镇建设规划主要包括村镇居住区规划、村镇基础设施规划和村镇公共设施配置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