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道华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智慧树-知到-题库零氪试题及答案

日期:2023-03-26 10:52:42

绪论

1、这门课程主要是研究什么()
    A、社会
    B、文化
    C、人,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D、宗教

第一章测试

1、心理文化学是从文化与心理相结合的角度把握( )的学问。
    A、文化
    B、人
    C、社会
    D、一切生物

2、下列对心理社会均衡原理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每个人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层,可称为人的“生命包”
    B、“基本人际状态”主要由人的“可表意识”与“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以及部分“限表意识”和部分“作用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层构成的
    C、人与“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层的关系一旦发生破裂,这种不均衡状态就会永久不能恢复
    D、人的心理社会的动态均衡过程主要在“基本人际状态”的范围内进行,基本人际状态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的本质

3、基本人际状态中,( )是一种以“强调人的独立性,弱化人的相互性”为特点。
    A、相互性
    B、依赖性
    C、个体性
    D、稳定性

4、东亚人体味的消失与强调相互性的基本人际状态相一致,对于形成( )起了作用。
    A、个人
    B、间人
    C、野蛮人
    D、文明人

5、文化是人行为背后的原理,例如:审美原理、行为原理等。( )

6、文化性原则是指文化具有相对性,且不能区分出先进和落后。( )

7、下列关于文化与文明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A、文明又可视作“生物的表现型”
    B、文明会发育、成长、衰老、死亡,一个族群在心理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共同性状,形成文化意义上的“亚种”
    C、创造的器物(鞋子)、社会(家庭)、心智(学说)等就是文化基因
    D、文化是一种原理,就像是控制人体的基因

8、“穿什么样的鞋、在什么场合以什么身份穿什么鞋子”背后的原理是( )
    A、文化基因
    B、文明
    C、文明与冲突
    D、人的行为

9、下列属于心理文化学源头的学派是( )
    A、功能学派
    B、传播学派
    C、其他学派
    D、文化与人格学派

10、心理文化学是从心理人类学分离出来的,以( )倡导的心理与文化相结合的视角和方法,主要从事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学问。
    A、许烺光
    B、费孝通
    C、柏杨
    D、弗洛伊德

第二章测试

1、中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是( )
    A、伦人
    B、缘人
    C、阶序人
    D、极致个人

2、下列属于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是( )
    A、伦人
    B、阶序人
    C、极致个人
    D、缘人

3、家庭是以( )为纽带缔结起来的初级群体。
    A、血缘、感情
    B、血缘、婚缘
    C、婚缘、爱情
    D、婚缘、亲情

4、下列选项能够说明中国留守儿童现象的本质是( )
    A、父母长期离家会儿童人格的发展造成影响
    B、孩子长期留守会有自卑闭锁、自暴自弃、不愿与人交流、逆反心理的倾向
    C、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够
    D、一旦子女脱离农村与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的时候,与父母生活方式的冲突、与城市生活环境的冲突

5、下列关于华人的基本人际状态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间人”的一种亚类型
    B、人存在的方式是一种个体而不是关系体
    C、近亲、熟人、朋友是“生命包”的永久居民
    D、亲属关系至高无上

6、在亲属集团中,父子关系的属性包括( )
    A、有血缘关系
    B、排他性
    C、非连续性
    D、权威性

7、在伦人的PSH模型中,由于第三层亲属成员占的比重很大、很稳定,就会影响伦人向内或向外的关系,比如: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不关心,对家人、熟人、朋友之间缺乏隐私意识。( )

8、解决当前中国亲子关系的方式就是“百善孝为先”,提倡孝。( )

9、华人亲属集团的特点是以夫妻关系为主轴,鼓励大家庭制。()

10、伦人的亲属集团具有强大的凝聚性和向心性,大家庭形式在现代中国虽然不常见,代际关系不清、代际之间的“越位”仍是许多中国家庭的问题。( )

第三章测试

1、关于交往与交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交往是主体的交流,交换是客体的交流
    B、商品交换是非等价交换
    C、作为交往的交换注入了情感交流因
    D、交易型交换是一种完全不注入情感的等价交换

2、下列关于商品交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货币等价交换
    B、交换商品是包括了人情等非货币因素
    C、情感等价
    D、是主体之间的交流

3、以下不符合信用借贷型交往模式特点的俗语是( )
    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B、一饭千金
    C、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D、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4、在华人传统社会中,人与神明之间的关系(许愿、还愿),是类似( )交换模式。
    A、信用借贷
    B、单惠型
    C、交易型
    D、雇佣型

5、下列属于信用借贷型交换模式的特点的是( )
    A、非同时性
    B、非等价性
    C、鼓励增量还报
    D、非限定性

6、熟人网络包括当事人以及当事人父母的朋友、同事、同学、邻居,这个网络所遵循的原理包括( )
    A、人情原理
    B、血缘关系的远近
    C、公开
    D、直接、等价

7、信用借贷型等同于商品交换,表现为情感等价而交换物可能不等价。( )

8、亲情原理的特点是:每个人依据血缘远近都自发的对他人施恩或报恩,恩的量、还报时间和形式不限定。( )

9、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不诚信的现象,通常发生在生人圈子中,因此对个人而言,要培养对普遍性规则的敬畏态度,适当淡化圈子意识,把握对陌生人交往的底线。()

10、中国人和美国人一样,在临死前会把对亲人的责任和义务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上。( )

第四章测试

1、晚上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流眼泪,最有可能属于哪一种“哭”( )
    A、情境型的哭
    B、表达真实情感的哭
    C、哭过度
    D、哭不足

2、美国人的情感控制机制是( )
    A、抑制型控制机制
    B、压抑型控制机制
    C、障碍型控制机制
    D、性欲望控制机制

3、中国人被抑制了的原欲进入了PSH的那一层( )
    A、潜意识层
    B、限表意识层
    C、可表意识层
    D、超意识层

4、哥哥可以把好吃的让给弟弟,却不一定会让给同学,这体现了谦让的哪一规则 ( )
    A、是解决稀缺资源分配的一种方式
    B、是一种“情境型”行为规范
    C、是一种以他人为本位的行为方式
    D、是可均分的一种方式

5、孔融让梨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谦让( )
    A、权利和地位上的让
    B、资源分配上的让
    C、礼仪和修养的让
    D、权利和修养的让

6、成语“人言可畏”,体现了中国人的评价机制是( )
    A、依赖外部评价
    B、依赖自我评价
    C、依赖正式评价
    D、依赖非正式评价

7、中国人的“哭”主要可以分为哪两类( )
    A、表达真实情感的
    B、仪式化的
    C、适度的
    D、过度的

8、《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与梁璐的婚姻最终以冷战收场,说明其没有基础,符合以下哪几个选项( )
    A、祁同伟为了上位低头,将婚姻看做工具性关系
    B、梁璐为了报复,苦追祁同伟,单向性关系
    C、两人在结婚时没有示爱
    D、两人的情感是偶然的

9、情感控制机制不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

10、中国人用多种手段止哭,主要是为了平息事态,维护群体和谐。( )

第五章测试

1、美国人的自我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
    A、互依型自我
    B、独立型自我
    C、神型自我
    D、其余三项都不属于

2、中国人说一个人“不是人”,指的是他( )
    A、不属于人类
    B、不懂得规则
    C、不具备作为一个人道德规范
    D、没有独立性

3、中国人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代际冲突,主要是没有明确什么( )
    A、等级与地位
    B、责任与义务
    C、自我与他人
    D、责任与地位

4、在个人化的趋势下与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中国人要做到( )
    A、强化人际关系
    B、增进对家庭的依赖
    C、提升自身的独立性
    D、加强对子女的保护

5、以下哪些是中国人“互依型自我”的缺点( )
    A、容易缺乏创新精神
    B、容易感到不自信
    C、容易缺乏独立精神
    D、容易缺乏安全感

6、中国人“亲子一体化”的倾向,投射在不同方面容易产生以下哪些现象( )
    A、在婚姻上,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的婚姻
    B、不注重隐私保护,过分亲密
    C、在政治上,容易产生裙带腐败
    D、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鼓励自立

7、中国人是没有“自我”的。( )

8、父母追着孩子喂饭,表现出的是中国人“亲子一体化”的倾向。( )

第六章测试

1、中国人基本人际状态逐步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文化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B、中国人基因发生改变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中国文化变得更加高级了

2、个人主义心理学的缺点在于( )
    A、忽视对人的内在分析
    B、忽视心理的文化特点
    C、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忽视不同人之间的差异性

3、健康生命包的构建基础有( )
    A、PSH原理的学理基础
    B、比较文化的基础
    C、生活经验的基础
    D、政治经济基础

4、建构健康生命包遵循的原理和特点有( )
    A、人是一个“场”
    B、动态均衡
    C、文化规范
    D、个体差异

5、当前中国出现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价值观和规范不适应社会变化,出现失灵。( )

6、不同人的生命包构成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