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1、关于超级恒温槽和玻璃缸恒温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超级恒温槽和玻璃缸恒温槽控温精度相同。
B、玻璃缸恒温槽适合需要恒温且观察内部实验现象的场合。
C、超级恒温槽适用于需要给仪器恒温的实验场合。
D、使用超级恒温槽时当不需要给仪器恒温时必须关闭搅拌器。
2、铂热电阻的测温上线为( )℃。
A、500.
B、660.
C、850.
D、1000.
3、以下不属于确立温标方程条件的是( )。
A、选择测温物质。
B、确定基准点。
C、确定温标方程。
D、确定温度单位。
4、实验中被高温烫伤时尽快用去离子水冲洗伤口,以防感染。
5、研究误差传递的意义有( )。
A、由间接测量值的误差计算实验结果的最终误差。
B、确定哪类测量是最后实验结果误差的主要来源,以便改进实验环节,有的放矢的减小实验结果误差。
C、由直接测量值的误差计算实验结果的最终误差。
D、根据实验结果的控制误差选择合适精度的直接测量仪器。
6、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误差传递是指( )。
A、间接测量值的误差都与产生该间接测量值的直接测量值有密切关系。
B、直接测量值之间的相互干扰。
C、简介测量值的不确定性。
D、间接测量值会影响直接测量仪器、方式选择。
7、以下关于系统误差叙述正确的是( )。
A、系统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的方法减小。
B、如何减少并消除系统误差有普遍通用的办法。
C、校正仪器刻度、更换仪器设备、改进实验方法、提高药品纯度、修正计算公式等措施能减少系统误差。
D、系统误差不能被完全修正。
8、关于真值的约定,以下哪个说法错误?( )
A、由国际计量会议约定公认的值可以作为近似真值。
B、由高一级标准仪器校验过的计量标准器的量值可作为近似真值。
C、由理论计算得到的间接结果称为理论真值。
D、足够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可作为近似真值。
9、以下哪个环节不属于物理化学实验基本教学流程( )。
A、实验预习。
B、实验考核。
C、实验操作。
D、实验报告。
10、以下关于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叙述错误的是( )。
A、掌握相当种类的物性测量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B、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性强。
C、掌握科学有效的数据记录及处理方法,分析、总结、表达实验结果。
D、重点系统训练化学基础单元操作如药品称量、溶液配制、滴定等。
第二章测试1、实验测定乙醇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其起始温度是( )℃?
A、30
B、35
C、40
D、45
2、当碘在CCl4和水中达到分配平衡时,它们的( )相等。
A、化学势;
B、内能;
C、活度;
D、表面吉布斯函数。
3、在测定醋酸解离平衡常数实验中( )。
A、利用同一温度,不同浓度下的电导率进行数据处理。
B、利用不同温度,同一浓度下的电导率进行数据处理。
C、利用同一温度,同一浓度下的电导率进行数据处理。
D、利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电导率进行数据处理。
4、测定一种沸点较低的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时用以下哪种方法较好?( )
A、静态法。
B、动态法。
C、饱和气流法。
D、惰性气体法。
5、如何在过冷现象发生后准确确定样品的凝固点是二元合金相图绘制实验的难点之一。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纯物质,过冷后的水平段对应的温度就是该纯物质的凝固点。
B、对于二组分混合物系,将过冷后的步冷曲线反向延长使其与过冷前的步冷曲线相交,交点温度即为凝固点。
C、对于纯物质,过冷后的水平段反向延长线与过冷前的步冷曲线相交,交点温度即为凝固点。
D、对于二组分混合物系,过冷后温度回复后的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6、液体表面张力测定和应用实验中调节观察气泡冒出现象是操作的难点之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泡应尽量匀速冒出。
B、持续观察气泡冒出过程至少2分钟,记录最大压差。
C、气泡冒出不均匀时可以往溶液中加入少许表面活性剂。
D、为保证气泡冒出均匀,毛细管内部也需要润洗。
7、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测定实验中测定体系0时刻电导率的方法是( )。
A、将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同时加入大试管中立即进行测量即可。
B、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等体积的水加入大试管中并恒温约10分钟后再测量。
C、将乙酸乙酯溶液和等体积的水加入大试管内并恒温约10分钟后再测量。
D、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等体积的水加入大试管中立即进行测量即可。
8、以下不属于完全互溶双液系的是( )。
A、苯-乙醇混合体系。
B、环己烷-乙醇混合体系。
C、四氯化碳-水混合体系。
D、乙醇-水混合体系。
9、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分子量制冷装置面板PV窗口显示什么温度?( )
A、寒剂介质当前实际温度。
B、寒剂介质设置的控制温度。
C、样品的凝固点。
D、溶液的过冷点。
10、以下关于溶液凝固点降低数值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值与溶质的摩尔浓度成正比。
B、其值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C、其值只与溶剂的种类有关,与溶质种类无关。
D、其值与溶质的质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