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道汽车理论(临沂大学)-智慧树-知到-题库零氪测试题答案大全

日期:2023-03-26 04:58:01

绪论

1、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包括()。
    A、动力性
    B、燃油经济性
    C、制动性
    D、操纵稳定性
    E、平顺性
    F、通过性

2、汽车理论课程主要分析与汽车动力学有关的各主要使用性能。()

3、汽车理论课程分析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各使用性能的影响,阐述进行性能预测的基本实验方法。()

4、现代汽车的发明者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

5、汽车设计追求的是高性价比,需要平衡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第一章测试

1、最高车速是指在()的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A、水平
    B、水平良好
    C、任意
    D、良好

2、当汽车由III挡换入IV挡行驶时,汽车能够产生的驱动力会()。
    A、不变
    B、减小或增大
    C、增大
    D、减小

3、车轮滚动阻力的产生机制是()。
    A、迟滞损失
    B、附着条件
    C、滑水现象
    D、侧偏现象

4、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
    A、摩擦阻力
    B、干扰阻力
    C、压力阻力
    D、诱导阻力

5、道路阻力是由()两种阻力合在一起的。
    A、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
    B、坡度阻力和滚动阻力
    C、坡度阻力和空气阻力
    D、滚动阻力和加速阻力

6、汽车加速上坡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
    A、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
    C、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D、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7、汽车在向前加速的过程中,相对于汽车静止时,()。
    A、前轴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变大,后轴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变小
    B、前轴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变大,后轴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变大
    C、前轴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变小,后轴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变大
    D、前轴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变小,后轴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变小

8、汽车在以下工况下,附着率较大的是()。
    A、在低附着路面上高挡低速行驶
    B、中等车速水平行驶
    C、低速挡加速或上坡
    D、中等车速高速挡下坡

9、汽车行驶时,空气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
    A、与车速的3次方成正比
    B、与车速的4次方成正比
    C、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D、与车速成正比

10、汽车前、后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由()构成。
    A、静态轴荷的法向反作用力
    B、动态分量
    C、空气升力
    D、滚动阻力力偶矩产生的部分

11、当加速上坡时,驱动轮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包括()。
    A、从动轮的滚动阻力
    B、“加速阻力”
    C、空气阻力
    D、驱动轮的滚动阻力
    E、加速阻力
    F、坡度阻力

12、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加速能力,对平均行驶车速影响不大。()

13、轮胎的充气压力对滚动阻力系数值有很大的影响。()

14、汽车最低挡的动力因数应该大于该车的最大爬坡度。()

15、对于四轮驱动汽车,如果前、后轮驱动力可以根据运动状况自动调节,同时达到附着力极限,那么等效坡度就可以大于地面附着系数。()

第二章测试

1、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在欧洲和美国分别是()。
    A、L/100km,MPG
    B、MPG,L/100km
    C、MPG,MPG
    D、L/100km,L/100km

2、发动机万有特性描述了()之间的关系。
    A、发动机转速、驱动力和功率
    B、发动机转速、驱动力和燃油消耗率
    C、发动机转速、功率和燃油消耗率
    D、发动机驱动力、功率和燃油消耗率

3、以下因素中,与汽车燃油经济性无关的是()。
    A、轮胎
    B、发动机
    C、车辆质量
    D、行驶里程

4、在以下措施中,不能降低一辆车油耗的是()。
    A、使用挡位更多的变速器
    B、减轻汽车的尺寸和重量以减小汽车的行驶阻力
    C、采用斜交轮胎以减小滚动阻力
    D、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

5、在汽车使用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
    A、行驶车速
    B、挡位选择
    C、挂车的应用
    D、保养与调整

6、碳平衡法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功率平衡。()

7、在等加速行驶工况下,加速度的大小对燃油消耗量有很大的影响。()

8、从发动机功率平衡图上可以看出:相同的车速下,后备功率越小,负荷率越低。()

9、制动器间隙过小,会降低燃油消耗量。()

10、设置超速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第三章测试

1、发动机最大功率的选取原则有()。
    A、最高车速和总质量
    B、最高车速和比功率
    C、最大功率和比功率
    D、最高车速和最大功率

2、确定最小传动比的原则有()。
    A、选择后备功率时,考虑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B、使汽车的最高车速相当于发动机最大功率点的车速
    C、考虑最大爬坡度的要求
    D、考虑驾驶性能的限制

3、确定汽车最大传动比,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A、附着率
    B、最低稳定车速
    C、最高车速
    D、最大爬坡度

4、轻型货车和中型货车比功率小,所以一般采用()挡变速器。
    A、3
    B、4
    C、6
    D、5

5、一般情况下,汽车传动系各挡传动比大小大体上按照等比级数分配。因素()不是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
    A、使得发动机总是在几乎相同的转速区间工作,换挡平稳
    B、能够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
    C、便于和副变速器结合构成更多挡位的变速器
    D、便于在确定汽车动力参数时进行计算

6、货车的比功率主要取决于其最高车速。()

7、减小汽车最高档的传动比,不一定能提高汽车的最高车速。()

8、在确定最大传动比时,需要检查附着条件是否满足高速行驶要求。()

9、各挡传动比的比值不宜小于1.7~1.8。()

10、按等比级数分配传动比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第四章测试

1、汽车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是()。
    A、制动效能
    B、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C、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D、坡道上的驻车制动性能

2、汽车地面制动力与路面附着力之间的关系为()。
    A、前者总大于后者
    B、前者总小于后者
    C、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
    D、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3、制动力系数的影响因素有()。
    A、路面
    B、胎面花纹
    C、轮胎结构
    D、车速

4、制动距离提指从驾驶员()到车辆停止为止,汽车驶过的距离。
    A、产生制动力
    B、意识到紧急制动
    C、接触制动踏板
    D、接到停车信号

5、以下因素中,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是()。
    A、制动初速度
    B、最大制动减速度
    C、驾驶反应时间
    D、制动器起作用时间

6、汽车制动时,失去方向稳定性是指()。
    A、制动跑偏、前轮失去转向能力、热衰退
    B、制动跑偏、后轴侧滑、前轮失去转向能力
    C、制动跑偏、后轴侧滑
    D、制动跑偏、前轮失去转向能力

7、对给定汽车制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动强度越大,轴荷向前转移越多
    B、制动强度越大,轴荷向后转移越多
    C、制动强度越小,轴荷向后转移越多
    D、制动强度越小,轴荷向前转移越多

8、φ0为同步附着系数,制动时前轮先抱死的条件为()。
    A、φ>φ0
    B、φ=φ0
    C、φ
    D、φ≤φ0

9、利用附着系数是指对于一定的制动强度,()所要求的最小路面附着系数。
    A、前、后车轮同时抱死
    B、不发生车轮抱死
    C、只有前轮抱死
    D、只有后轮抱死

10、制动器制动力取决于地面附着系数。()

11、在评价汽车的制动性能时,中国行业标准采用平均减速度,是指整个制动过程的减速度的平均值。()

12、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会导致制动跑偏,这是由于制造误差或者使用维修不当造成的。()

13、空车和满载时的I曲线不相同。 ( )

14、r线组是后轮没有抱死,在各种附着系数值路面上前轮抱死时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

第五章测试

1、转向轻便性不包括()。
    A、原地转向轻便性
    B、高速行驶转向轻便性
    C、制动转向轻便性
    D、低速行驶转向轻便性

2、操作稳定性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人-汽车系统
    B、人体-座椅系统
    C、汽车系统
    D、车身-车轮系统

3、以下关于侧偏特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轮胎应当有高的侧偏刚度绝对值,以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B、当侧偏力较大时,侧偏角增长速度较快,曲线斜率逐渐减小
    C、当侧偏力一定时,希望侧偏角越大越好
    D、一般来说,最大侧偏力越大,汽车的极限性能越好

4、当K<0时,( )。
    A、横摆角速度增益比中性转向时要小,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B、横摆角速度增益比中性转向时要大,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C、横摆角速度增益比中性转向时要小,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性
    D、横摆角速度增益比中性转向时要大,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性

5、当()时,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点。
    A、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后,静态储备系数大于0
    B、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前,静态储备系数大于0
    C、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前,静态储备系数小于0
    D、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后,静态储备系数小于0

6、汽车做曲线运动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侧倾刚度大的悬架分担的侧倾力矩小
    B、车厢变形可忽略不计,整车只有一个侧倾角
    C、存在侧倾力矩
    D、对于前后悬架而言,侧倾刚度不同

7、车厢侧倾时,会引起车轮外倾角的变化,当车轮外倾角的方向与地面侧向反作用力方向相反时,( )。
    A、侧偏角的数值增大
    B、侧偏角的数值减小
    C、侧偏角绝对值增大
    D、侧偏角绝对值减小

8、日本一机构采用五种曲线图反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其中属于转向盘力特性的是()。
    A、稳定性因数曲线
    B、大侧向加速度下的转向盘力曲线
    C、固定转向盘条件下,汽车回转行驶时转向盘力曲线
    D、横摆角速度频率特性
    E、转向盘中间位置、小转角下的转向盘力曲线

9、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测试的条件,应该是()。
    A、以100km/h的速度作蛇形行驶,正弦运动周期为5s,最大侧向加速度为0.2g
    B、以40km/h的速度作蛇形行驶,正弦运动周期为5s,最大侧向加速度为0.2g
    C、以100km/h的速度作蛇形行驶,正弦运动周期为1s,最大侧向加速度为0.2g
    D、以40km/h的速度作蛇形行驶,正弦运动周期为1s,最大侧向加速度为0.2g

10、有一前轮驱动汽车,关于驱动力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中,正确的是()。
    A、驱动力增加,回正力矩增大,增加了不足转向趋势
    B、驱动力增加时,同一侧偏角下的侧偏力下降,为了提供要求的侧偏力,前轮侧偏角会增大,增加不足转向趋势
    C、汽车加速行驶时,前轴侧偏角增大,后轴侧偏角减小,减小不足转向趋势
    D、驱动转矩使前轮发生不足变形转向,减小不足转向趋势

11、VSC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利用()之差产生的横摆力偶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
    A、前后驱动力
    B、前后制动力
    C、左右驱动力
    D、左右制动力

12、一个车轮由制动力构成的横摆力偶矩的大小,影响因素有( )。
    A、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
    B、车轮垂直载荷的大小
    C、附着椭圆规定的地面纵向反作用力和侧向反作用力的关系
    D、车轮相对于汽车质心的位置

13、对于刚性汽车的侧翻阈值,( )。
    A、忽略了悬架、轮胎的弹性,预估值较低
    B、考虑了悬架、轮胎的弹性,预估值较低
    C、忽略了悬架、轮胎的弹性,预估值较高
    D、考虑了悬架、轮胎的弹性,预估值较高

14、汽车直线行驶时,急速转动转向盘至某一转角时,停止转动转向盘并维持此转角不变,即给汽车以转向盘角阶跃输入。( )

15、轮胎坐标系的Z轴处于车轮平面上。()

16、临界车速越低,过多转向量越小。()

17、正常的汽车具有小阻尼的瞬态响应。( )

18、从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角度出发,横摆角速度频率特性的共振峰频率要高一些。()

19、汽车作曲线运动时,在侧向力作用下,内侧车轮垂直载荷减少,外侧车轮增加。()

20、在斜阶跃转向角输入下,外力偶矩与纵向减速力对减小转弯半径都是无效的。( )

21、后轮驱动汽车在进行发动机制动时,由于制动力的作用增大了后轴侧偏角,产生了过多转向趋势。( )

22、由于超调量的影响,汽车的瞬态侧倾阈值比准静态时要大。()

23、如汽车轮胎扁平率变大,则汽车轮胎的侧偏刚度()。
    A、增加
    B、减小
    C、增加或减小
    D、不变

第六章测试

1、在分析汽车平顺性时,把汽车看作一个振动系统,其评价指标主要有()。
    A、车轮与路面间的动载荷
    B、撞击悬架限位的概率
    C、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D、行驶安全性

2、在给定路面的条件下,值为常数的是()。
    A、路面速度功率谱密
    B、路面位移功率谱密度
    C、路面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D、路面不平度

3、在分析汽车振动时,为继续简化4个自由度的平面模型,应满足的条件是()。
    A、总质量保持不变
    B、质心位置不变
    C、转动惯量保持不变
    D、旋转质量换算系数保持不变

4、在双对数的坐标下,单质量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渐近线在低频段、高频段的交点处,频率比的值为()。
    A、1
    B、2
    C、3^0.5
    D、2^0.5

5、降低()可以明显减小车身加速度,这是改善汽车平顺性的一个基本措施。
    A、固有频率
    B、阻尼比
    C、车身质量
    D、悬架弹簧刚度

6、汽车悬挂质量系统振动的固有频率一般是 ()Hz。
    A、约为3
    B、大于4
    C、大于1且小于2
    D、小于等于1

7、以下关于双质量系统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双质量系统可以看作车轮部分单质量系统和车身部分单质量系统的并联
    B、它的车轮位移对路面位移的幅频特性和车轮单质量系统的幅频特性一样
    C、它的车身位移对车轮位移的幅频特性和车身单质量系统的幅频特性一样
    D、它的车身位移对路面位移的幅频特性和车身单质量系统的幅频特性一样

8、关于车身与车轮部分质量比对振动响应量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比提高,加速度基本不变,动挠度和动载降低
    B、质量比提高,加速度和动挠度基本不变,动载降低
    C、质量比提高,加速度、动挠度和动载基本不变
    D、质量比提高,加速度、动挠度和动载降低

9、汽车在行驶时的舒适性只与路面不平有关。()

10、我国公路路面谱的分布主要集中在A级,覆盖了B级的大部分,还有C级的一小部分。()

11、车身单质量系统模型的适用范围为低频振动。()

12、根据概率分布来分析平顺性对振动响应量的要求时,三个参数是指标准差、界限值、概率。()

13、把双质量系统和单质量系统的悬架动挠度对速度的幅频特性作比较,在频率为ft高频共振区,后者出现另一共振峰。()

第七章测试

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汽车的结构参数和几何参数主要影响支承通过性
    B、牵引效率反映了车轮功率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C、牵引系数表示汽车在松软地面上加速、爬坡及牵引其他车辆的能力
    D、燃油利用指数是指单位燃油消耗所输出的功

2、( ),在上陡坡时容易发生触头失效。
    A、接近角大
    B、离去角大
    C、离去角小
    D、接近角小

3、汽车支承通过性的指标评价主要有( )。
    A、牵引系数
    B、燃油消耗量
    C、燃油利用指数
    D、牵引效率

4、( )决定了汽车转弯时所需的最小空间。
    A、最小转弯直径
    B、转弯通道宽
    C、转弯通道外圆
    D、转弯通道内圆

5、根据地面对汽车通过性能的影响,可分为支承通过性和几何通过性。()

6、牵引系数反映了车轮功率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7、纵向通过角越大,顶起失效的可能性越大。()

8、转弯通道内、外圆半径的差值小,汽车的机动性就越好。()

9、当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后轮所引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是指离去角。( )

10、当车辆前端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是指触头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