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1、防灾科技学院位于为东经116°48′,北纬39°57′,则校园位于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分别为( )。
A、38带,114
B、39带,117
C、13带,39
D、39带,114
2、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之内进行测量时,不能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的是( )
A、距离测量
B、角度测量
C、高程测量
D、都不对
3、测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使用的笛卡儿坐标系的区别是( )。
A、x与y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逆时针编号
B、x与y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C、x与y轴不变,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D、x与y轴互换,第一象限不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4、下面关于高斯投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投影的长度无变形
B、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小
C、经纬线投影后长度无变形
D、高斯投影为等面积投影
5、已知某地面点的高斯坐标为(3427321.34m,19548475.43m),则该点坐标自然值为( )
A、(3427321.34m,548475.43m)
B、(3427321.34m,48475.43m)
C、(27321.34m,19548475.43m)
D、(27321.34m,548475.43m)
第二章测试1、已知A点高程HA=62.118m,水准仪观测A点标尺的读数a=1.345m,则仪器视线高程为( )。
A、60.773
B、63.463
C、62.118
D、1.345
2、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符号与高差闭合差反号,大小与( )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测段长度或测站数
B、与高差的大小
C、视距差或测站数
D、与距离
3、水准测量中为了有效消除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地球曲率、大气折光的影响应注意( )。
A、消除视差读数
B、前后视距接近相等
C、计算要检核
D、气泡要居中
4、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
A、仪器校正不完全
B、物像与十字丝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D、水准尺不稳
5、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第三章测试1、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
A、75º10′24″
B、-14º49′36″
C、14º49′36″
D、-75º10′24″
2、若经纬仪各轴线间的几何关系满足要求无误差,若略去其它误差的影响,盘左、盘右照准同一目标,水平度盘读数的数学关系是( )。
A、L = R
B、L – R = ±180°
C、L + R = 180°
D、L + R = 360°
3、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若瞄准的是目标正上方的某点,则所测的角度结果与该角的实际值相比(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4、测回法测水平角时,如要测四个测回,则第三测回起始读数为:( )。
A、0°00'00"
B、45°00'00"
C、90°00'00"
D、135°00'00"
5、经纬仪的竖盘按逆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104°49′36″,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
A、75º10′24″
B、-14º49′36″
C、14º49′36″
D、-75º10′24″
第四章测试1、在距离丈量中是用( )来衡量精度的。
A、往返较差
B、相对误差
C、闭合差
D、绝对误差
2、由于直线定线不准确,造成丈量偏离直线方向,其结果使距离 ( )。
A、偏大
B、偏小
C、无一定的规律
D、忽大忽小相互抵消结果无影响
3、下面是四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
A、100m0.025m
B、200m0.040m
C、150m0.035m
D、300m0.075m
4、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数符号( )
A、恒为负
B、恒为正
C、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D、根据高差符号来决定
5、视距测量是距离测量中的一种观测方法,而且精度很高。
第五章测试1、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真误差
2、某段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为100m,其往返较差为+4mm,其相对误差为( )。
A、1/25000
B、1/25
C、1/2500
D、1/250
3、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算术平均值
D、中间值
4、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 )
A、高
B、低
C、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
D、无法确定
5、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相同或按规律性变化,具有累计性。
第六章测试1、已知A点坐标为(12345.7,437.8),B点坐标为(12322.2,461.3),则AB边的坐标方位角αAB为().
A、45°
B、315°
C、225°
D、135°
2、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92°45′36″,则其坐标反方位角为( )。
A、192°45′36″
B、12°45′36″
C、167°14′24″
D、12°14′24″
3、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调整的方法为( )。
A、反符号按角度大小分配
B、反符号按边长比例分配
C、反符号按角度数量分配
D、反符号按边数分配
4、确定直线方向与标准方向之间的关系称为( )
A、直线定线
B、直线定向
C、方位角的推算
D、坐标正算
5、导线测量精度可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
第七章测试1、全站仪测距时通常需查看、改正( )参数后,才能保证测量的距离准确。
A、测站点坐标、温度、气压
B、测站点坐标、后视点坐标、温度
C、温度、气压、棱镜常数
D、仪器高、棱镜高、测站点坐标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站仪只能用于测量角度
B、全站仪只能用于测量高差
C、全站仪只能用于测量距离
D、全站仪可用于测量角度、距离、高差
3、脉冲式光电测距仪与相位式光电测距仪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直接测定光脉冲在测线上往返传播的时间来求得距离,而后者是通过测量调制光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移来求出距离,前者精度一般要低于后者。
4、光电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时,一般只进行气象及温度改正。
5、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哪一个国家建立?
A、中国
B、美国
C、俄罗斯
D、英国
第八章测试1、下列四种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2、在基本等高距为1m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26m、27m、28m、29m、30m、31m、32m的等高线,则其中需加粗的等高线为( )m。
A、26、31
B、27、32
C、29
D、30
3、比例尺分别为1︰1000、1︰2000、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
A、1m,2m,5m
B、0.001m,0.002m,0.005m
C、0.01m,0.02m,0.05m
D、0.1m,0.2m,0.5m
4、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大,说明( )。
A、等高距越大
B、地面坡度越陡
C、等高距越小
D、地面坡度越缓
5、集水线和分水线也就是山谷线和山脊线。
第九章测试1、自动安平水准仪使用程序正确的是( )
A、粗平;安置;照准;调焦;读数
B、安置;粗平;照准;精平;调焦;读数
C、安置;粗平;照准;调焦;读数
D、安置;粗平;照准;调焦;精平;读数
2、经纬仪对中和整平操作的关系是( )。
A、互相影响,应反复进行
B、先对中,后整平,不能反复进行
C、相互独立进行,没有影响
D、先整平,后对中,不能反复进行
3、水平角观测时,照准不同方向的目标,应如何旋转照准部?( )
A、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方向
B、盘左逆时针、盘右顺时针方向
C、总是顺时针方向
D、总是逆时针方向
4、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
B、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
C、水准测量时,DS3微倾式水准仪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D、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
5、水平角观测时,尽量瞄准目标的上部。